党史研究 | 重庆黄鼎臣医务所再考
致公党广州市委岳朝阳副主委曾于2020年撰写网文《黄鼎臣诊所前世今生》,对致公党中央提出的黄鼎臣医务所旧址——重庆林森路303号进行了初步的考证。本人在听岳主委党史课和阅读该文后对此事产生了浓厚兴趣,赴重庆对抗战期间《新华日报》有关黄鼎臣医务所的信息进行了排查,发现重庆黄鼎臣医务所曾几易其址。随后又通过查阅其他与此有关的档案资料,研究了变更原因。近期,本人对查到的档案线索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分析,形成本文与大家分享,并提出建立黄鼎臣医务所纪念馆的设想。
重庆黄鼎臣诊所的持续时间
1932年底,黄鼎臣从苏州军人监狱释放后,他先是回到南方,开始挂牌行医,辗转到澳门、桂林、昆明等多地,以行医掩护其开展革命工作。约在1940年底至1941年初,他来到重庆,在重庆朝天门附近的林森路303号租了两间房子开办诊所,开始了在重庆长达四年的行医生涯。
黄鼎臣1941年2月20日在《新华日报》上投放的广告。(致公党重庆市委会提供)
目前,在《新华日报》上可以查到的最早黄鼎臣医务所广告是1941年2月5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初十。可以设想在黄鼎臣来重庆后,一是立即与中共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二是尽快开设诊所,利用诊所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他找到重庆林森路303号后,经过春节节日期间几天的准备,立即到《新华日报》刊登了医务所开张的广告,这个时间与其他文献上记述的黄鼎臣到达重庆的日期也基本契合。 1946年初,黄鼎臣离开重庆回到广州,后续我们将另文叙述。重庆黄鼎臣诊所在《新华日报》上的最后一次刊载日期是1944年10月14日,这个时间距离史料记载的黄鼎臣离开重庆的时间尚有较大出入,显然这个时间不足以判断重庆黄鼎臣诊所在重庆期间的时间下限。在重庆档案馆所藏档案中,一份黄鼎臣为和成银行职员种痘的通知的时间是1945年3月14日,这说明至少在1945年3月,黄鼎臣医务所仍在正常运转。但在1945年9月出版的《重庆电话号码簿》上,黄鼎臣医务所的电话号码42178被登记在华懋公司贸易部的名下,则可推测在1945年3月之后、9月之前,医务所结束了运营。
黄鼎臣为和成银行职员种痘的通知 重庆档案馆档号:03000001003970000036000
重庆黄鼎臣医务所的地点变迁
黄鼎臣刚到重庆后,是选择了林森路303号作为医务所的,但这个地点并没有用很久。在1941年3月2日的《新华日报》广告中,黄鼎臣医务所的地址变更为“道门口莲花街七号华懋公司楼上”,这也是莲花街七号这一地址首次与黄鼎臣医务所联系上,而在此之前,最近一次的登报广告是1941年2月20日,地址仍是林森路303号。这说明在1941年2月底3月初期间,重庆黄鼎臣医务所搬了家,从林森路303号迁去了莲花街七号的华懋公司楼上。 莲花街这个地名今已不存,经查,1950年重庆市道路调整,把莲花街和半边街、三元庙街、陕西街、大十字扩建后合并更名为陕西路。这一条路从清代开始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尤其是原来莲花街路段,紧靠朝天门码头和湖广会馆,热闹异常。华懋公司就在这里盖起了自己的办公大楼,一栋三楼一底的四层建筑,这在当时的莲花街上非常显眼。显然这是开设诊所的好地方,不仅吸引了黄鼎臣,还招揽了其他医生在此开设诊所。如此看来,黄鼎臣应该是把林森路303号作为重庆医务所的过渡地点,而将莲花街7号视为最理想的目标地点。
张国利医生在华懋公司开设诊所 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3440002001190000012
当然,选择了华懋公司后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陪都的重庆,从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遭受了日军长达6年零10个月的轰炸。1941年更是巅峰,5月3日、4日,日机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损毁建筑物4889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6月5日,日机对重庆进行轰炸时,许多市民为躲避轰炸进入位于市中心的大隧道中避难,然而由于人数过多导致洞内发生呼吸不畅以及窒息等问题,引起了人员的骚乱,再加上一些管理上的疏漏,上万(有官方和民间两种说法)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导致窒息,同时又发生推挤践踏,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隧道惨案,史称“大隧道惨案”。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1941年7月14日,黄鼎臣医务所搬到了山洞云顶旅社(遗址在今沙坪坝区中梁山上),直到1941年10月20日才重新搬回华懋公司大楼。
刊登在《新华日报》上的黄鼎臣医务所搬到山洞云龙旅馆与搬回华懋公司的广告。
在这里仍有个小问题,莲花街的华懋公司是一栋四层楼的建筑,而《新华日报》上的广告只是写了“华懋公司楼上”,那么,医务所到底是在几楼呢? 多篇回忆黄鼎臣的文章中提供的信息有几个关键词:(医务所)距离朝天门不远,华懋公司楼上租了两间房,陕西街附近。但都未说是在几楼。幸运的是,笔者检索资料,寻到一张当年黄鼎臣申请购买麻醉药的申购单。上面详细记载了黄鼎臣医务所的寄达地址:莲花街7号三楼。至此,黄鼎臣医务所的地址与楼层已经基本厘清。
黄鼎臣医务所麻醉药品订购单 重庆档案馆档号:00300001001390000020000
黄鼎臣医务所旧址位置及现况
莲花街华懋公司当年的门牌号是莲花街7号,该建筑建于上世纪初,砖木结构,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面阔16米,进深33.5米,建筑面积约2144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36平方米。屋顶为筒瓦铺面,砖柱砖墙,基础为石作,室内墙体为夹壁墙,建筑南北纵向中央有两处小天井,拱形门及窗均为砖砌,券门上方有精美灰塑。
该建筑先为华懋公司所有,后为刘义凡府邸。1950年莲花街并入陕西街后,门牌号变更为陕西街115号。1954年公私合营改造,刘将此房卖给了重庆食品公司。2008年该建筑以“刘义凡旧居”名称纳入重庆市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2013年因修建东水门大桥,该位置规划立交转盘而被拆除。
图片来源:《重庆近代城市建筑》作者:欧阳桦
红色标记位置为原黄鼎臣医务所所在地
令人欣喜的是,重庆市政府有意在原址附近异地复建华懋公司大楼。重庆黄鼎臣医务所作为见证中国致公党在重庆与中国共产党牵手合作的重要地点,也是酝酿中国致公党重组和筹备召开“三大”的重要地点,如果在华懋公司大楼复建时能保留一方空间,设立纪念馆将这段历史予以展示,无论是对中国民主党派重要发源地的重庆还是对中国致公党来说,都将是极有意义的。
(作者童明;系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党员、本文撰写得到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岳朝阳的指导和修改,以及重庆文保总队总干事“冰锅”吴元兵的大力帮助,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