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致公党员、市政协委员刘华:建议全市推广“树洞口袋”心灵驿站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市政协委员、璧山区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璧山区总支主委刘华
1月19日,市政协委员、璧山区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璧山区总支主委刘华在重庆两会期间提出建议:全市推广“树洞口袋”心灵驿站,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刘华在建议中表示,为进一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璧山区公安局创新推出“树洞口袋”心灵驿站项目,打通了学生对外沟通的新桥梁,解决了未成年人因内心敏感脆弱,遇到困难不愿说、不想说、甚至不敢说的问题,也有利于公安机关发现和掌握更深层面的涉校涉生问题线索,对有校园不良行为的学生或想要威胁校园安全的不法分子形成威慑力,有力推动实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由“事后被动反应”向“事前主动干预”转变,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刘华表示,尽管“树洞口袋”心灵驿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工作室专业力量有待加强。随着“树洞口袋”心灵驿站活动的推广,活动已经覆盖璧山区58所中小学。现工作室每周收信量较大,学生信件反映的问题包罗万象,涉及家庭矛盾、学校矛盾、同学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工作室专职人员只有3人,加上18名心理教师,缺少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对部分学生反映的问题后续跟进处理、研判缺乏专业的指导性意见。
同时,职能部门尚未形成合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能分散于政法、宣传、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单位以及相关群团组织,政策一箩筐,但相互之间行动不够协调、缺乏工作合力,大多数时候都由学校具体承担。
刘华表示,目前对于“树洞口袋”后续跟踪关注未有效跟进。在工作室前期处置完后,将“问题学生”交办相关部门处置后,未有效开展跟踪关注工作。工作室跟踪的部分“问题学生”,有一些毕业之后,因自身缺乏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谋生技能,遂自暴自弃“走偏门”“挣快钱”,甚至有个别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针对以上问题,刘华对“树洞口袋”心灵驿站建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进一步充实专业力量。建议成立专门的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可以将未联办、未保办、“树洞口袋”工作室等资源进行整合,面对家庭矛盾、严重心理问题等较棘手问题,工作室急需专职心理专家或心理老师、专职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人员长期入驻,以便更专业地回信、跟踪或转介。并为工作室配备专用车辆和专职“警察邮使”,保证工作室能按时收取信件,同时将专属车辆进行相应包装,可作为“树洞口袋”移动工作室使用,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和“树洞口袋”品牌“能见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加强政法、宣传、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单位以及相关群团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以璧山区“五项行动”为中心延伸各部门的职业职能。随着“树洞口袋”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现目前有很多群众自发地想加入到树洞口袋工作中,但是怎么统筹这部分力量,以什么身份参与,怎么参与,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完善相应的机制,建议发动干部、教师、热心市民等群体,成立志愿者协会,可设计体育文艺、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非学科类课程,丰富“树洞口袋”授课内容,为工作室提供师资、课程、活动场地等支持,更好地整合资源力量,丰富工作场景内容。另外,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想为工作室帮扶的小朋友捐钱捐物,建议可由慈善机构介入指导,成立相应的基金,规范相关资金使用管理。
第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和跟踪关注。建议相关部门以及街道、社区多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对这些“问题学生”建立跟踪关注机制,必要时可以联动相关爱心机构和企业,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引导其“干正事”“走正道”。
上游新闻记者 易守华 摄影 周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