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北京香山层峦叠翠、尽显风姿,双清别墅绿树成荫、格外幽静。75年前,就是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于协商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诞生起,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就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75年来,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致力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图伟业。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新”“三好”总要求,心怀“国之大者”、牢记责之重者、聚焦民生关切,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参政履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独特效能得到充分彰显。
坚持党的领导
把牢政治方向
近代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付出了艰辛努力,各种政治力量在历史舞台上轮番登场。在救亡图存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真诚、坚定、明确地欢迎各民主党派参加协商建国。
1948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
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600多位来自全国各方面的代表怀着对光明未来和美好制度的无限憧憬,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人民政协的召开并确立为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使得一大批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与了国家政权及国家事务管理,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各民主党派明确性质、整顿组织、发展成员,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特别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提出和完善,更加激励各民主党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参加国家政权,参加国家事务管理,带动其成员及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在实践上不断巩固和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民革中央原主席李济深直到去世前夕还强调,“民革一定要接受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民革本身历史发展的自然归宿,犹如江河之归大海”;民盟中央原主席费孝通晚年时感慨,“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我们很幸运地在共产党领导下合作形成并享有这样一种由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政治制度”;民进中央原主席马叙伦病重之际留下遗嘱说,“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就发展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规范政党协商、强化参政议政、完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完善。
2012年12月24日全天和25日上午,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即冒着零下10多摄氏度的严寒,一一登门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同志紧紧握手,深情回顾同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交往的情景,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座谈,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希望各民主党派努力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鼓舞着各民主党派坚定思想政治共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政履职尽责。
心怀“国之大者”
展现担当作为
“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是中共中央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要会议文件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此前,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专门征求了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党外人士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基于共同目标,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就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早已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也即政党协商。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更是其中分量最重的一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政党协商置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7种协商渠道之首,政党协商内容明确、程序规范、制度健全、保障有力,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目前,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每年主持召开4至5次专题协商座谈会,分别就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半年度经济工作、中共中央全会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等内容,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协商。中共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等有关部门,通过情况通报会、协商座谈等形式,和民主党派之间展开了形式多样、有序高效的协商。
2015年6月8日,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制定‘十三五’规划”为主题的调研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邀请民革中央、民盟中央、民进中央、台盟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建言献策。这是调研协商座谈会作为新的政党协商形式,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后的“首次亮相”。
调研协商座谈会的产生,是着眼于进一步丰富政党协商的形式和内容,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搭建的新平台、拓展的新渠道。与会人士的建议一般为本年度本党派年度大调研的成果。大调研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由民主党派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考察调研。近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立足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等重要议题开展重点考察调研,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其中许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吸收,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民主党派参政履职的另一个大舞台。在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中,党外代表人士占比超过6成,在23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有12人为党外人士,占比超过副主席总数的半数。全国各级政协组织中,共有40多万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协委员。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中的党外代表人士占有适当比例。
提交提案、提交大会发言、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等,是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平台建言呼吁的重要方式。以提案为例,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每年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提案工作情况通气会,交流沟通有关情况,支持各民主党派结合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年度调研等工作成果,撰写并按程序提交集体提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各民主党派聚焦“国之大者”,每年在全国两会上以本党派或界别名义提交提案平均超过300件。一些长期关注、多年提出、持续推动的议题,产生了良好效果和社会反响。
在重点提案遴选、督办和表彰工作中,各级政协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提出的提案高度重视,每年各民主党派都有重点提案入选。这为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服务新时代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11月,十三届全国政协评选表彰了100件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有影响力重要提案,从70年间积累的14万余件提案中选出包含23件党派提案在内的100件,就是一个生动案例。其中,民革中央入选的《关于尽速制定反分裂国家行为法的提案》《关于两岸合作向金门供水的提案》,立足其祖统领域特色优势,有力推动了《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和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的建成通水。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民主党派成员发挥作用的重要机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专门委员会成员中均占一定数量,他们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参与立法、选举、审查、视察等各项工作,反映人民意愿,提出议案和质询案。不少民主党派成员还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积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投身伟大实践
同心汇聚合力
2021年12月17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100个先进集体、96名先进个人、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50项社会服务优秀成果。这是对各民主党派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
75年来,各民主党派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建改革发展之言、做富民惠民之事、聚同心同行之力。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始终不忘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心,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心筑梦、共襄伟业,展示了胸怀大局、参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优秀品质,主动服务、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充分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成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功业。民主党派也是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参与力量。
特别是在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各民主党派在中央统战部牵头组织下,从30多年前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毕节试验区建设,到以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再到“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展、成效不断增强。贵州毕节已彻底实现了从“留不得”到“了不得”的蝶变。各民主党派还开启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和后续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一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专项民主监督力量。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凝聚起了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前后共有6万多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先后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围绕疫情防控提出意见建议近4000件。同时,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还积极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超过51亿元。其间,一些民主党派医务工作者牺牲在了抗疫第一线。
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并肩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故事还有许多。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积极行动,捐款捐物、建言献策,许多成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到一个月,各民主党派号召广大成员捐款捐物共计5亿多元,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如果说战“疫”和救灾展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关键时刻的责任担当,数十年如一日的社会服务活动则是涓涓细流汇成无声大爱的生动注脚。各民主党派积极推动和实施智力支边、温暖工程、思源工程等活动,参与职业培训、兴教办学、捐资救灾、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重点就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美丽中国建设、促进就业创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发挥了凝聚共识、温暖人心的作用。
回首百年,风雨兼程、同甘共苦!展望未来,同心筑梦、团结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我们相信,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将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各民主党派也将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