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大山里的多党合作之歌——致公党中央深入开展医疗帮扶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6日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参与乡村振兴,是我国民主党派履行社会服务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成员发挥优势、在实践中彰显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重要途径。

中国致公党有着悠久而光荣的支边帮扶传统。早在1990年,致公党中央就与重庆市酉阳县结缘,开展定点帮扶;2004年起,致公党中央又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式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3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致公党党员接过帮扶的接力棒,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在西部地区的大山中挥洒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生动感人的多党合作之歌。全方位、多角度的医疗帮扶,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对医疗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赴帮扶地区调研,指导致公党中央一系列帮扶举措落实落地。

多年来,致公党中央共为酉阳和毕节联系援建了乡镇卫生院5所、村卫生室4所。中共十八大以来,致公党中央在毕节和酉阳开展“致福送诊”活动40余次,参与专家达500余人次,举办学术讲座百余场,受益群众超2万人。以“致福送诊”为主要内容之一的“致福工程”品牌项目和致公党天津市委会“百医培训”项目,于2021年获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表彰,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部、致公党重庆市委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大山里的拓荒者”

我国西南地区山势绵延,绿树葱郁,给外界带来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无限遐想。不过,在许多当地人的眼里,这些却是阻碍发展的道道难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一座座“沉睡”的大山被唤醒,许多劣势转变为资源,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宝藏。而早期致公党人以“药”为主题的帮扶,就是从这些大山开始的,他们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大山里的拓荒者”。

1991年,受致公党中央委托,时任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刘惠君带着一支7人的“支边小组”,跋山涉水来到酉阳进行调研。调研过后,大家从曾阻碍当地发展的大山中看到了新出路——这是一片栽种中药材的宝地。

自那时起到1995年,支边小组先后13次深入酉阳,用脚步丈量了全县90%的乡镇,搜集资料长达120多万字,并提交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药材发展规划》,建议酉阳县开展中药材种植。

为了大力支持酉阳县发展中药材产业,致公党内的专家教授通过向原农业部、国家民委等反映酉阳急需重点扶贫的情况和扶持的建议,帮助争取到原农业部50万元中药材基地建设专款,酉阳也被原农业部列为定点帮扶的特困县。

不仅如此,在致公党中央指导下,一支以致公党党员为骨干,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随即成立。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农户认识、栽种、管理药苗,传授科学养殖技术,并为他们制定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详细计划。

在专家的耐心指导下,酉阳逐渐探索出了以青蒿为主打品牌的中药材种植。2004年7月,青蒿GAP研究通过了国家认证,5年后,“酉阳青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证明。酉阳县也因此获得了“世界青蒿之都”的美誉,为人类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富有特色的宝贵资源。

“看病就在家门口”

20世纪末,由于地势偏远、经济发展缓慢,酉阳、毕节等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帮助当地群众找到一条便捷的就医途径,致公党中央积极发挥侨海特色,广泛联系,开始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援建工作。

2006年,由致公党中央联系的加拿大洪门民治党和达权总社捐资兴建了第一所酉阳乡镇卫生院——丁市镇致公卫生院综合大楼。随后,来自菲律宾、大溪地等更多的海外侨胞、香港同胞和致公党党员企业家相继加入,共同为致公党的医疗帮扶事业添砖加瓦。其中援建酉阳黑水镇卫生院的故事,尤其让致公党的干部们心潮澎湃。

“2010年左右,我们到酉阳县调研,发现黑水镇老卫生院在一个居民区里,入院道路十分狭窄,救护车紧急运送病人相对困难,于是考虑在黑水镇援建一所新的卫生院。”参与调研的致公党中央干部回忆说。

不过,如何筹集钱援建黑水卫生院?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个从香港打来的电话为大家送来了“及时雨”——电话的另一头是一位叫洪源标的老先生。洪老先生曾参加过致公党中央组织的“香港成员座谈会”,希望将30万港元的个人存款捐给致公党中央。加上广东和重庆致公党党员企业的捐赠,致公党中央终于筹集了1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黑水镇卫生院。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吕彩霞十分关心黑水卫生院建设项目,现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参加卫生院新址竣工典礼。新的卫生院面积比老院翻了一倍,而且建在了高速公路不远处,极大方便了当地村民来院看诊,也保证了救护车的顺畅同行。

在贵州毕节,致公党援建的卫生室,也为当地群众送去了福利。2019年,致公党中央捐赠资金20余万元为朱昌镇双堰社区修建了标准化卫生室,打造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乡村卫生室。

“(我们这里)跟大医院差不多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了,特别方便。”谈起新的卫生室,双堰社区居民十分满意。

“致福送诊”有何不一样

“您觉得哪里不舒服?”“现在您在服用哪些药物?”……义诊现场人头攒动,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们坐在一侧,耐心地询问或者解答村民的问题。这样的场景,发生了几十次。这便是致公党中央持续开展健康扶贫的一个重要项目——“致福送诊”。

“致福送诊”是致公党中央“致福工程”社会服务品牌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年8月,万钢赴毕节调研时,将毕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列为致公党医卫帮扶实践基地,协调北京悦康药业集团向医院捐赠价值50万元的药品,促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与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为更好地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擦亮医疗帮扶品牌,致公党中央不断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逐渐形成了“致福送诊”项目,并辐射到其他帮扶地区。

据了解,与以往的传统义诊有所不同的是,“致福送诊”是致公党中央面向帮扶地区开展的更有组织性、针对性和持续性的医疗帮扶工作,以期为帮扶地区提供更加稳定的医疗帮扶。在致公党中央的统筹下,“致福送诊”项目一呼百应,许多医药卫生界的致公党党员都积极参与进来。

“致福送诊”活动内容灵活多样,除了常规坐诊和学术讲座外,还包括教学查房、临床带教、手术示教、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得到了当地村民和医务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以前有些患者要去酉阳县城、黔江或重庆主城看病,花费不少车费,如今在镇上就能享受到跟城里一样条件的诊疗,而且也吸引了周边贵州省的老百姓过来看病。”酉阳县李溪中心卫生院院长杨力表示。

在开展“致福送诊”的过程中,致公党中央还多次面向帮扶地区开展医疗设备、药品和图书捐赠,极大地改善了帮扶地区医疗卫生环境。2020年,蒋作君还专门向酉阳县捐赠了由他主编的《健康中国人行动手册》,让当地群众更好地了解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知识,学会自我健康管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更好地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致公党中央还联系致公党天津市委会,打造了“致公百医培训计划”活动品牌。

“百医培训”,主要是通过结对培训等方式,为帮扶地区培训100名医务人员,从而带动帮扶地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切实改善帮扶地区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条件。

2016年11月8日,“百医培训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天津市西青医院举行。自活动举办以来,致公党天津市委会通过天津“百医培训实践基地”“百医培训”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帮扶地区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实行“导师制”,指定专人承担“一对一”临床技术培训任务,压实责任,提升效果。

如今,为了进一步提升医卫帮扶成效,致公党中央在“致福送诊”等品牌项目基础上,再次提出在帮扶地区建立“致公名医工作站”的计划。

记者了解到,“致公名医工作站”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实施精准义诊,有序协调专家组赴酉阳县开展“致福送诊”;二是探索院校合作,联系一批医学高等院校与酉阳县中医院等被帮扶单位科室建立常态化对口帮扶机制;三是实施“名师带徒”结对帮扶,鼓励专家与酉阳县中医院医务工作者自愿建立“师带徒”结对帮扶关系,开展常态化业务指导;四是做好管理提升,开展对酉阳县中医院等被帮扶单位的科室管理指导,助力医院提档升级。

目前,该计划已在重庆市酉阳县得到了初步探索。建立“致公名医工作站”计划,也被写入了中共酉阳县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援建卫生院、开展“致福送诊”“百医培训”、筹建“致公名医工作站”……30余年来,致公党中央带领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对口医疗帮扶成绩单,体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也成为新时代各民主党派坚定不移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生动缩影。

——转载自《团结报》;撰稿:邱凌、谭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