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沙坪坝区委会:陈纲 让城市更新真正融入社会发展、惠及万家百姓
陈纲,致公党重大总支主委,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委员,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分院院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从事建筑设计、城市更新、传统建筑及遗产保护设计工作,建筑设计方法、建筑策划及后评估等教学与研究工作。获评“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师区县行先进个人”“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建筑师”等称号,荣获中设协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奖、重庆市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各类奖项40余项。
结缘建筑设计
“从事建筑设计源于偶然,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老师说建筑学是很不错的专业,也需要有美术基础,于是我便选择了这个专业。”陈纲回忆。
谈及初入学时的印象,陈纲说,“一到学校,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时想的是来都来了就好好读,到了本科毕业时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一行,读研也就自然到了重建工,由此走到建筑师这条路上来,这是一种缘分,也是我的幸运。”
陈纲的回忆里,求学时期的重建工,印象最深的是后门内连片的饮食摊。无论风雨寒热,入夜后锅声人声觥筹声,声声入耳;悦事恼事辛劳事,事事皆空。而学校的学风就像是山城的地形和美食,丰富多元、低调务实。“在求学的过程中,学院自由开明,学术上百花齐放,师生间更像‘兄弟伙’,每个老师都有专研领域,性格也极鲜明。”陈纲如是说。
于是,秉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信念和坚持,陈纲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留校任教,也在建筑设计这个行业扎下了根。
在教学过程中,陈纲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认可“真实的教育”的理念,在本科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行业的基本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工作方法等,研究生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研究素养。
“传统教育中的师者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授业’(知识获取)的作用降低,更侧重于‘传道’和‘解惑’(见识增长)。‘传道’实质是讲述规律,需要依赖老师梳理;‘解惑’实质是分析。在知识获取很容易过量的时代,能有效地选择和梳理知识更为重要,这些都是需要人和人面对面去交互的。”陈纲说:“建筑设计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学生只有沉下心多看、多练、多想、多请教、多总结,一步步走,才能扎根。”
助力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我国建筑业未来的蓝海。作为建筑设计师,城市更新,即是自身与已有建成环境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建筑师深入理解所处环境的城市意义,包括空间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等。
闲静雅致的背街小巷、焕然一新的废旧工厂、魔幻多元的山城建筑……近年来,陈纲的脚步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先后参与完成“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大足石刻博物馆”“第八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主展馆”“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利用规划”“重庆磁器口大景区城市更新”“重庆李子坝轻轨站”等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等300余项。
2018年,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进驻原鸽牌电缆厂旧厂址,陈纲作为改造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参与并见证了这块地的蝶变。
陈纲及其团队在设计中发现,这块地的左右都是城市跨江桥,上部接老城区,下部靠嘉陵江,整体地势落差达40余米,改造前是城市消极地带。于是,历时4年,团队对近50亩的园区从环境生态、设备管网、建筑绿化等进行总体改造,帮助园区修复了山地生态环境、修缮了工业特色建筑,让园区与周边环境深度融合,历史信息与现代生活交织一体。如今,废弃的园区“摇身一变”,成为集“地域特色、科技含量、经济效益、人文情怀”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发展秀带”的蜕变。
2022年1月,陈纲参与双碑街道自由村社区典式楼小区改造项目。面对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典式楼小区,陈纲带领团队多方实地走访调研,制定了老旧小区改出调性、焕发新颜的更新方案。经过四个多月的更新打造,从“面子”到“里子”,从“硬件”到“软件”,为小区新增了步道、公园、书吧、驿站,实现了老旧小区向“净、亮、绿、畅、美”的蜕变。
“作为建筑设计师,不仅要用专业知识为社区、片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建议和技术服务,还要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引入更多社会力量搭建社区更新的多元化渠道,让社区居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陈纲说。
贡献更多“金点子”
近年来,陈纲坚持发挥专业特长,聚焦重点领域做好建言献策和社会服务工作。
为提高路内停车泊位效率,在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陈纲针对楼宇闲置时间长、遗留问题多等情况,完成《关于都市区闲置楼宇盘活利用,打造满天星特色产业楼宇的建议》等提案;聚焦“停车难”问题中的重点难点,把脉开方,提交了《关于创新精细化管理提高路内停车泊位效率服务民生经济发展的建议》,并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
此外,陈纲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带领团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区三师、扶贫下乡等公益服务,加强“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技术探索。作为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编制人,完成了《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导则》《重庆市中心城区“四山”建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等编制,直接服务于盘活闲置边角用地、优化和规范散点资源等管理。
“学无止境,做好工作也没有止境,接下来我也将与时俱进专注专业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陈纲说。
(来源:沙坪坝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