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织机声里的追梦人 ——记致公党员、国家级非遗荣昌夏布市级传承人马琳沁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图片61

在重庆荣昌的老街上,织机的“咔嗒”声曾是她童年最熟悉的韵律。马琳沁,这位出生于夏布世家的姑娘,如今已是市级非遗荣昌夏布织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更是乡亲们口中“让老手艺活起来”的带头人。  

从讲台到织机的转身

她的成长轨迹原本与夏布无关。听着织机声长大的她,虽见过父辈们弯腰织布的辛劳,却更向往外面的世界。大学时,她选择了英语翻译专业,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然而,一次回乡探亲时,她看着仓库里积灰的夏布,突然意识到:“这些布曾让祖辈养活一家人,现在却要被人遗忘吗?”  2010年,她毅然辞职,揣着积蓄创办了德南麻纺织公司。旁人议论纷纷:“好好的老师不当,回来折腾麻布?”她却笑着说:“夏布里藏着我们祖祖辈辈的魂,我想让它在新时代也能发光。”  

老手艺的新活法

创业初期,难题接踵而至。传统夏布粗糙发硬,年轻人连摸都不愿摸。马琳沁带着团队泡在车间,试验了上百种配方,终于攻克了软化技术。当第一匹柔软如绸的改良夏布诞生时,老匠人颤抖着手反复摩挲:“丫头,这布认得出手艺,又接得上地气!” 她像变魔术般,让千年夏布“穿”上现代衣裳,与韩国合作开发的保健桑拿房,麻香氤氲间传递东方智慧;把夏布做成笔记本封皮、蓝牙音箱罩,让老手艺悄悄走进都市白领的案头;扶贫工坊里,她手把手教留守妇女织布,看着她们用麻线织出脱贫的希望。最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是她把夏布旗袍送上了巴黎时装周——聚光灯下,模特身着月白色夏布长裙走过,衣袂间流转的,是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的深情对话。  

织就文化经纬网

作为一名致公党员、政协委员,马琳沁的视野早已超越一方织机。她带着夏布走进校园,孩子们在麻布上画熊猫、绣脸谱,用稚嫩笔触勾勒着文化传承的明天;她撰写的非遗保护传承、非遗进校园等建议受到政府重视,让更多手艺人获得政策支持。2022年获得“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称号时,她正蹲在田埂上和麻农算账:“咱们的苎麻品质好,明年能不能再扩种二十亩?”  荣誉室里,20多本证书静静陈列:“最美巴渝工匠”提名、“新生代手工艺之星”……但最让她骄傲的,是公司被评为非遗传习所后,那个从广州返乡的90后小伙说的话:“马姐,我以前觉得夏布土,现在发现它酷得很!”

对外交流的特别信使

作为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侨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马琳沁架起了传统工艺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她操着流利英语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记者讲述夏布故事,指尖抚过经纬线时,千年织造技艺在异国镜头下熠熠生辉。在第十八届亚洲金融论坛的聚光灯下,她将苎麻纤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娓娓道来;渝港青年企业家沙龙中,夏布文创产品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特别信使。这些经历让她在政协委员履职中更具国际视野,在推动非遗进校园的建议落地时,孩子们在麻布上描绘的熊猫脸谱,正是文化传承最生动的注脚。

麻布里的星辰大海  

如今,“天运麻艺”体验馆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们抚摸着温润的夏布窗帘,惊叹于麻线织就的星空灯罩。马琳沁常站在馆内那面“千布墙”前——墙上拼贴着历代匠人织就的夏布,从粗粝到细腻,像一部无声的史诗。 “从前夏布是衣裳,现在是文化。”她望向窗外郁郁葱葱的苎麻田,眼里闪着光,“从前夏布是衣裳,现在是文化名片。”织机声依旧在古老街巷回响,这一次,它和着世界的节拍,编织着跨越千年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