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科技智囊团入企“把脉问诊”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图片1

“这卤水是用30多种香辛料慢熬8小时以上才制成的,您看这色泽就像琥珀一样透亮。”3月18日上午,重庆威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朝文一边带着调研团参观卤鹅生产线,一边介绍着自家的 “祖传秘方”。当天,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联合荣昌区欧美同学会,组织西南大学科技专家组成 “智囊团”,为这家扎根乡村的食品企业送上“定制服务”。

生产线旁的 “技术问诊”

在全自动卤制车间,身着白大褂的专家们仔细观察着每一道工序。当看到卤制好的成品通过传送带进入真空包装环节时,致公党员、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汪学荣突然停下脚步:“这个环节的温度控制能不能再精准些?建议加装智能温控系统,既能保证食品安全,又能降低能耗。” 邹朝文立刻掏出手机记下建议,“我们正准备扩建生产线,这个建议太及时了!”

在随后的卤鹅文化陈列馆里,玻璃展柜中陈列着不同年代的卤制工具,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荣昌卤鹅从街头巷尾走向全国的历程。“这些老物件就是最好的文化IP,建议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消费者既能尝卤味,又能学手艺。” 汪学荣的话让邹朝文眼睛一亮,“我们正打算扩建研学基地,这个点子正好补上短板!”

座谈会上的 “头脑风暴”

“现在年轻人喜欢方便食品,我们开发了预制菜系列,但复热后口感总差点意思。” 座谈会一开始,邹朝文就抛出了困扰企业的难题。话音刚落,汪学荣便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我们正在研究非热杀菌技术,能最大限度保留食材风味,以后可以联合推广应用。”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 汪学荣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建议企业建立全链条追溯系统,“从活禽进厂到成品出库,每个环节都能扫码查询,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说到校企合作,他更是提出:“我们学院每年有300多名学生参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完全可以联合定制培养‘懂生产、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涉侨组织的 “娘家服务”

“我们就是企业的‘娘家人',要帮着解决实际问题。” 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主委、副区长夏定文表示,这次调研是 “科技入企” 系列活动的第三站,此前已帮助 2 家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荣昌区欧美同学会会长冉智光强调,我们将充分发挥“建言献策智囊团”的作用,组建 “海归专家服务团队”,将国外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引入国内食品企业,促进食品产业的提档升级。

据了解,两家涉侨组织已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每年定期开展 “科技入企服务” 活动,收集各类技术诉求,切实解决企业技术发展难题。“有了这些‘智囊团 '的支持,我们今年打算新建智能化厂房,把产能提升1倍!” 邹朝文信心满满地说。

这场充满 “烟火气” 的调研,不仅为企业送去了 “科技锦囊”,更让传统美食产业看到了转型升级的新希望。正如汪学荣在调研笔记中所写:“当‘致公红' 遇上‘科技蓝 ',乡村振兴的画卷就有了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