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深耕热土践初心 履职尽责显担当 ——记致公党员、西南大学副教授汪学荣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2016年,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汪学荣多了一重身份——中国致公党党员。从此,他左手执尺教书育人,右手执笔建言献策,将专业智慧融入参政议政实践,在荣昌这片热土上镌刻下民主党派成员炽热的履职印记。

调研路上的“求实者”

从非遗工坊的夏布织机旁,到机械工厂的数控车间里,他的调研足迹遍布荣昌城乡。他带领团队蹲点陶瓷企业,探访食品工厂,用数据丈量产业脉搏。《荣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品牌融合发展研究》中,他提出“非遗+文旅+电商”的融合模式,让千年陶器焕发新活力;《荣昌区机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里,他精准把脉技术短板,为产业升级开出“智能转型”药方。调研报告接连获得区委书记批示,同事笑称他是“被学术耽误的实干家”,他却认真道:“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建言阵地的“多面手”

深夜的台灯下,他的键盘声总是咔嗒咔嗒响个不停。他撰写的100余篇建言,既有对食品安全的深度思考,也有对高校改革的具体建议。当《关于加大餐厅后厨卫生乱象整治力度 助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建议》被立案办理时,他第一时间赶往就近餐馆,提出中肯整改意见。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甘当“人梯”——连续四年为300余名统战成员培训建言写作,经他修改的30余篇社情民意中,有普通群众反映的药品不良反应问题,也有幼儿的托育困境。他说:“每条建议背后都是民生冷暖,字字马虎不得。”

科普讲堂的“解惑人”

“添加剂不是妖魔鬼怪,关键看怎么用!”在桂花社区的科普讲座上,他将碱液滴于纸巾上,带着居民现场辨别真假葡萄酒。一场场讲座,他时而化身“营养导师”,用“膳食彩虹图”教村民搭配三餐;时而变身“谣言粉碎机”,拿着实验数据破解“零添加”营销神话。最让他感动的是,一位曾抵制预制菜的老人听完讲座后,专门带着孙子来请教:“汪老师,您说的那个‘看标签选食品’的方法,能再教孩子一遍吗?”

爱心助学的“热心人”

在西南大学校园里,受助学生小何至今记得汪老师送来的1万余元助学金,更难忘他提出的职业规划建议。多年来,他不仅筹集5万余元资助4名贫困学子,更化身“人生导师”,帮助受助生考研、求职。当看到学生收到“硕士研究生入学通知书”时,他比谁都欣慰:“知识改变命运,我们扶一把,孩子的人生可能就大不同。”  

荣誉背后的“赤子心”

多次荣获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优秀党员”,四次蝉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三度荣获荣昌区政协“优秀政协委员”,连续多年他的名字出现在中共荣昌区委统战部的表彰名单里,他的奖状摞起来足有半尺高。但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却挂着一幅画作——受助学生用毛笔写的“化作春泥更护花”。于他而言,这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如今,他依然保持着课题调研、撰写建言的习惯。路过濑溪河时,他总会驻足查看水质——去年他参与的污水治理民主监督,让这条母亲河重现清澈。“参政为民不是口号,是脚上沾的泥土、笔下带的热度。”这话他常对新党员说起,眼神一如刚入党时那般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