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致公党界别召开小组会议
编者按
3月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致公党界别召开小组会议,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恩迪主持会议。副主席徐晓兰,副主席兼秘书长卢国懿出席会议。现将部分委员发言摘编如下。
张恩迪:
完全赞同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工作报告有三个亮点:一是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二是履职建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涉及新质生产力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三是协商议政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协商频次多、质量高,成效显著。作为参政党,致公党应当更好梳理在多党合作、凝聚共识等方面经验,形成理论成果,丰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更好借鉴人民政协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履职创新、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宝贵经验,推动致公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徐晓兰:
常委会工作报告用翔实的数据对2024年工作作了总结,展示了全国政协一年来的工作,同时从四个方面部署了2025年主要任务,是委员履职的方向和目标。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委员们在推进各领域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履职本领,坚持不调研不提案的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提两个建议:一是加快推进“数字政协”建设,更好服务委员履职。二是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开展民主监督。
卢国懿:
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都特别扎实,用数字说话令人信服,文风特别朴实,确实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好报告。我作为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外事委员会也联系我们界别,可以说是政协对外交往工作的亲历者、参与者,在深化对外友好交往,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方面履职感受更深。在对外交往中宣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方面,政协能发挥更大作用。作为参政党,我们的宣传也更容易让人信服。
丁时勇:
2024年,全国政协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为:政治属性更加鲜明,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履职成效更加凸显。对下一步工作提两点建议:一要更加注重委员主体作用发挥,如增强委员界别意识,强化知情明政工作,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二要进一步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提升监督意识,规范监督程序,增强监督实效。
(来源:中国致公 摘编:小组秘书;编校:汪庆发、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