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致公风采 > 书香致公 | 喻开渝:人性的光芒 信仰的力量——读《红色家书》有感

书香致公 | 喻开渝:人性的光芒 信仰的力量——读《红色家书》有感

提交者:渝致宣时间:2024年01月05日浏览量:17642

读罢《红色家书》,我仿佛与革命先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磅礴的精神力量。

《红色家书》共收录了85位革命先烈102封家书,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19—1949),时间跨度整整30年。这些家书大都是在特定环境下而作,有的是在海外追求真理寻求救亡之道时有感而发,有的是在进军路上、行色匆匆中挥毫,有的是在躲避敌人搜捕的转移间隙写就,还有的是狱中就义前的绝笔。这些家书题材丰富,有“觉悟书”“两地书”“陈情书”“指引书”“示儿书”“绝命书”“明志书”;这些家书虽说皆为私信,都是写给父母爱人、兄弟姊妹,甚至是写给未出生的儿女;这些家书虽说不都是豪言状语,有的语言平实,有的反复叮咛,还有的甚至寥寥数语,但他们无一不饱含真情,无一不浸透着对家国无尽的爱、无一不凝聚着对党无限忠诚、无一不闪耀着对理想信念绝对的坚贞并甘愿为之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读来不由触情动容、打动人心。

读红色家书就是读革命先烈的人生,就是学习中国革命的历程。在了解家书作者的生平事迹后,读来往往想象自己也投身到那个救国救亡、硝烟弥漫、暗黑与火红并行的时代;通过进一步搜寻革命先烈们的人格特质、写作境遇,也慢慢将自己置入到家书写作时的环境、思绪中;甚至追寻起烈士们写作家书前后的故事。不断的代入和沉浸,大脑就会逐渐形成先烈们完整的故事,宛如一篇完整的人生剧本。红色家书文以载道、文满真情,读罢一股强大的力量油然而生,更加明白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情不自禁心怀敬意。

陈觉与赵云霄伉俪的两篇遗书是其中的代表,通篇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信仰的力量,让人久久难忘。

《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注:题目系编者所加,下同)是1928年10月,陈觉烈士在就义前写给同在监狱且尚有身孕的妻子赵云霄的遗书。陈觉生于1903年,湖南醴陵人,家庭条件优越,其文才出众。他与同学左权等组织进步组织,并任新刊《前进》主编,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赵云霄一起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回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陈觉与赵云霄伉俪毅然坚持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因叛徒告密而先后被捕。他们在狱中被残酷折磨仍艰贞不屈直至慷慨就义。

陈觉在遗书中对赵云霄满含深情:“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从相识相知到成为革命伴侣、携手战斗的往事,一幕一幕,是何等自然,又是何等熟悉?我们不也是有很多在工作学习中认识、恋爱的?一百年前的革命者与现在的我们是何等相似,读来又是何等亲切。

陈觉还写道:“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作为唯物者的共产党人此刻也但愿有鬼,实现生死相依的心愿;后面的誓言不也是我们昼思夜想梦寐以求的爱情?一个真实可爱更可敬的人跃然纸上。陈觉回忆:“你在事业上、学业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病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为异国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始得转危为安。”他们是伉俪是楷模,将现代婚姻中“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真谛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觉最后呐喊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这样的真情流露,特别有震憾心灵的力量,容易令人同频共鸣,人性的光芒直击人心、信仰的力量感召人心。陈觉与赵云霄伉俪是革命者,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纵然距离百年,他们真实的人性与我们并无二致,就如同生活在我们中间。但在紧要关头,他们却能毅然舍身取义,为中国革命、为全中国人民的幸福牺牲一切。环顾当下,对比那些为一己私利违法犯罪,伸了不该伸的手、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最后沦为阶下囚的“蛀虫”,简直判若云泥。个中差异归根到底还是理想信念问题。

《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是赵云霄在陈觉牺牲后5个月、生下孩子1个月后就义前写的遗书。这是一篇编入中学教材的文章,我在学生时代读后就特别受震动。在那个战乱年代,反动当局提出,只要写一份“悔过书”便可性命保全、家人团聚、安然自由,但赵云霄和陈觉一样,什么富裕家庭、什么大好年华、什么死亡威胁,在信仰面前都是那么淡然,没有变节、没有苟活。1929年3月26日,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完最后一次奶后,从容就义,年仅23岁。油画《母亲》就是以赵云霄在狱中喂奶诀别为题创作的。画中冰冷的牢房里,她身带重镣、单薄的衣衫在受尽酷刑后显得褴褛,然而这一切她浑然不顾,只有一束微光照亮了她清秀的脸庞。她满含热泪,眼里只有怀中吃奶的婴儿,她以这种方式与女儿告别。何等悲壮,何等崇高。如今重新诵读着她的遗言:“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赵云霄烈士在遗书中以大无畏的精神亮明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为孩子作出了最好的榜样,更指明了孩子以后的路。此时此刻,这些最朴实的言语,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信仰的力量熠熠发光,胜过万千豪言壮语。每每读到这里,常常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想想现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有什么难事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怨气不能释怀。

读《红色家书》,让我想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读红色经典,我们更加不忘初心,只因心中常驻信仰、坚守信念、满怀信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陈觉、赵云霄的家书证明了他们的使命担当,我们也应踔厉奋发、不负韶华。先烈们的红色事迹足以让我们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将其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强劲动能,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

(作者喻开渝,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渝中区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