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致公党员黄承锋:加大开放力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经济互联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

加大开放力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经济互联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 黄承锋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 袁宇


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质跃升,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理解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大战略意义,贯彻落实到新时代重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发展中去。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弥补区位短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沿线地区发展的关键一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沿线川、渝、黔、桂四省(区、市),2022年GDP为12.81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分别为14.1亿元、25.1亿元,分别为这两个地区的90.85%和51.03%;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沿线地区人口达1.97亿,为粤港澳大湾区0.87亿和长三角地区1.77亿的2.26倍和1.11倍,发展差距明显。最大的差距是进出口总额,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沿线地区是0.38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分别为2.42万亿美元、2.02万亿美元,分别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的15.7%、18.81%,开放形成的差距十分明显。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大区域,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沿线区域处于我国对东盟开放的最前沿,具有地缘和传统经济联系两大优势的叠加,拥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机遇,扩大对东盟的开放并延伸,是发展的关键一招。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赛道超车,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及其沿线地区快速发展的新动力源。西部陆海新通道本身及沿线地区、周边国家的生产力形态,仍然以传统的生产力为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少。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等新质生产力技术正在逐步渗透进入交通运输行业,改变传统交通运输行业,并衍生形成新的行业形态和新产业。以智慧交通产业链为代表,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聪明路产业链、实时云产业链、可靠网产业链及动态图产业链等五大产业链的总和,集成了传统交通之外的“云、网、图”产业,提升了“车、路”产业。

新技术、新兴产业成长需要大应用场景,西部陆海新通道包含了5种交通方式不同层级的线路和运输场面,是最全最丰富的大场景,可以建成物品流动和人员流动全新的、高质量的“大底座”。这既是交通运输生产力的又一次跃迁,也将引领、引导和推进全社会生产力的大跃迁,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形成,新质生产力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及其辐射区域发展的新动力源。大力推动、高效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是形成新时代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优势和特色的必然选择。

加强相互经济联系,迭代协同发展,建成高质量发展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经济带。考察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地区的制造业大量向珠三角地区转移,而广东地区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则依靠香港地区提供的包装、航运等服务,进而形成了“粤主制造、港主服务”的“前店后厂”上下游产业分工合作模式,经济联系明显,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迅速崛起。考察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沿线区域,虽然地缘相邻,但经济联系不多,川渝之间存在传统的经济联系,但近些年来的相互竞争使得经济结构同质化程度增加、协作度减少;广西与广东相邻,经济联系更为紧密;按照经济联系紧密的要求,整个区域还不能称为经济带和经济区。

通过大通道这个强有力的“经济脉络”,抓住生产力迭代、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全通道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上中下游协同、要素互补、资源共享,推动通道、物流、贸易、产业联动,密切沿线区域的经济联系。这将迅速促进该区域快速、高质量发展,建成新质生产力内涵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届时,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经济地理标志。

(转载自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