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全国唯一!聚焦民主党派,邀您来重庆打卡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8日

《重庆中山四路打卡点“上新”》《统战地标新开 追寻百年记忆》《在这里,读懂中国多党合作的故事》……这两天,重庆渝中区一条名为中山四路的街道,吸引多家媒体记者前来探访。这条老街曾见证过我国多党合作的诸多历史时刻,如今又迎来新的历史时刻——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全新开放。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重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实践地、我国民主党派的重要发祥地,在我国革命史、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嘉陵江畔,翠绿茂盛的黄葛树掩映下,一栋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建筑静静地矗立着,这就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该陈列馆正是依托中山四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特园修建,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光辉历程和各民主党派光荣历史的博物馆。


陈列馆内的大型群雕《1945·毛泽东在重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经过扩容升级,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于4月2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全新开放的陈列馆从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上进行了全面提升,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包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展厅,另设全国工商联专题展览和民主之家——特园历史故事场景陈列。以图文和文物实物叙事,声光电多手段呈现,展出历史图片1300余幅、文物实物2200余件(套),全面反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孕育、形成、发展到完善,以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携手奋进、共谋复兴的伟大历程。



不忘初心——

“我也回到家了,这里是‘民主之家’”



4月29日清晨,一夜春雨洗礼后,树木苍翠欲滴,中山四路更增几分静谧。这条全场约一公里的道路是抗战文化一条街,沿街的老式建筑反映着近代激荡的岁月。它们代言着重庆的前世今生,也是重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统战历史的见证。


重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实践地、我国民主党派的重要发祥地,具有光荣的统战历史、优良的统战传统、深厚的统战底蕴、丰富的统战实践,也拥有众多的红色遗址,被誉为“一块英雄的土地”。其中,特园是重庆统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园·康庄



“特园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特园曾享有‘民主之家’美誉。”讲解员指着一块写着“民主之家”、落款为冯玉祥的木匾说道。


为何把特园誉为“民主之家”?时间拨回至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并在特园开展统战工作。特园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民主人士紧密合作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常常聚集特园共商国是。因此,董必武把这里称誉为“民主之家”。


时代潮流的因缘际会,爱国人士的报国热诚,使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政治力量汇聚重庆,在特园留下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统战故事和感人至深的统战佳话。


毛泽东三顾特园复原场景



民盟大营救盟员安置场景复原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赴重庆曾三顾特园,与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鲜英等民主人士讨论时局,共商大计,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统一战线历史中的一段佳话。在特园时,毛泽东还深情感慨道:“我也回到家了。这里是‘民主之家’,以后我们还要建立民主之国!”后又挥毫写下“民主在望”四个大字。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纪念碑



在特园旧址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块汉白玉材质的石碑。碑体为三块三角形石材,由小到大重叠。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6个大字,以及孙中山先生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块石碑,就是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纪念碑,2006年12月由民革中央在此敬立,它反映着民革与特园的深厚渊源。


1942年8月,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等人决定在此前发起组织的民主同志座谈会基础上筹组一个正式组织,后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5年10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特园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宣告成立。1949年,民革、民联、民促及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举行了第二次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统一成为一个组织,仍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盟的成立与发展跟特园也有着很深的渊源。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秘密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以便吸收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以个人身份入盟,从而壮大民盟组织。


除了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学社、农工党、致公党和重庆也有着不解之缘。


陈列馆内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的相关报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在重庆的生动实践和各民主党派先贤在重庆的重要活动,为重庆留下大量统战旧址遗存,孕育形成了团结合作、患难与共的统战传统,积淀形成了丰富厚重、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成为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光辉历程和各民主党派光荣历史的博物馆。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顺应新时代,取得新发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彰显出独特优势,也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4年4月29日,在多方的支持协调配合下,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扩容升级全新开放,再次与观众见面。



凝聚人心——

“这是多党合作事业的一件幸事”



“这是1949年出版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重要文献,收录了许多民革的重要文献。”沿着讲解员的目光,一本李济深题写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重要文告》映入眼帘。据了解,其包括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告前南京国民党系统党员书》《各民主党派拥护召开新政协号召文电》等重要文献,真实反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一起为争取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努力奋斗的重要历史足迹。这件展品也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鲁迅之子周海婴用来拍摄民主人士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途中情形的照相机(一级文物)


全新开馆后,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这样珍贵的文物还有很多,比如鲁迅之子周海婴用来拍摄民主人士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途中情形的照相机,这个照相机还是一级文物。“通过扩容升级,陈列馆展陈体系与内容展示更加完善,空间布局与形式呈现更加丰富,宣传教育功能更加拓展。”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长程昌利告诉记者,全新开放的陈列馆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基本陈列主题为“共画同心圆 共圆中国梦”,包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展区,另设全国工商联专题展览和“民主之家”——特园历史故事场景陈列。展出历史图片约1300余幅、文物实物约2200余件(套),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携手奋进、共谋复兴的壮丽史诗。


“这里是‘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厅,分成四个单元讲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孕育、形成、发展、完善的光辉历程,尤其是第四单元对新时代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和实践创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等,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作了充分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这也是扩容升级后的一大亮点。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基本陈列“共画同心圆 共圆中国梦”


为了达到最佳的观展效果,除了常规的图文和文物实物展览,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还注重多媒体呈现,辅以声光电、多媒体高科技展陈手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


在中国致公党展区,一面展现“致酉合作”的全景式立体墙绘塑造和交互视频相结合的展项吸引了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丁时勇的注意。“通过这种方式,生动再现了‘致酉合作’34年来的光荣历程和动人篇章,在可知、可感的参观体验中,让参观者切实感受到全新展陈方式与统战文化有机融合的独特魅力。”


此外,“三顾特园”“五老火锅宴”、 党员风采、“星五聚餐会”、以九三学社社员命名的小行星等也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展览,极大丰富了展陈内容和表现形式。


“新的陈列馆更加庄重大气典雅,展陈内容更加丰富,展览形式更加多样,充分展示了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和重大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长脉络和独特优势。”民革重庆市委会主委王新强告诉记者,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75周年之际,在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6周年前夕,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全新开放,这是多党合作事业的一件幸事。



坚定信心——

“续写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篇章”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是我国唯一一个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为主题的红色历史题材类博物馆,也是各民主党派赓续优良传统、坚守合作初心的精神家园。”开幕式上,民盟中央副主席谢经荣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致辞时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聚焦“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按照“四新”“三好”要求,切实履行好参政党职能,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每一座红色场馆,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走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张张老旧的照片、一段段生动的影像,都浓缩了厚重的统战历史文化,深情诉说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统战故事,给人以心灵的震动和精神的洗礼。


开馆后,首批观众参观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民革重庆市北碚区委会主委、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全新开放,面对前辈先贤铸就的多党合作历史丰碑,蕴含了丰富的政治智慧和精神营养,必须把优良传统传承好、发扬好。


“1941年3月19日,民盟在特园秘密成立;抗日战争时期,民盟总部设在特园;解放战争时期,特园又一度成为民盟重庆支部和西南地区组织的活动场所。”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蒙格丽回顾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辉煌篇章,瞻仰了前辈先贤用思想和鲜血铸就的时代丰碑,她也展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美好未来。


“今后,民盟重庆市委会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宣传、教育的平台作用,坚持每年组织民盟各级领导班子、骨干成员、专职干部和新盟员等到这里接受传统教育,为传承统战文化、讲好统战故事提供更多的资源,在‘一都一城两高地’建设中彰显民盟力量、展示民盟风采。” 蒙格丽说。



观众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内参观



重庆的统战文化深厚且独具特色,在致公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地标性历史意义。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司徒美堂,致公党领导人陈其尤、黄鼎臣都曾在重庆生活、工作过。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丁时勇在参观完中国致公党展厅后,心潮澎湃。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将始终把致公党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继续用好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丰富展陈资源,充分发挥其作为致公党中央党员学习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以及宣传、教育和研究功能,探索开展符合新时代需求和适应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特点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有效途径,为广大致公党党员继承优良传统、讲好致公故事提供更多的平台和资源。”丁时勇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视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标定了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定位,指明了重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坐标,为重庆带来了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王新强表示,民革重庆市委会将充分发挥重庆得天独厚的多党合作资源,依托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及丰富的民革前辈在渝场馆旧居,持续加强对全市民革党员的思想引领。“我们将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质效,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民革应有的贡献,为加快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新使命新任务努力奋斗。”王新强说。


陈列馆内的九三学社展厅



陈列馆内的中国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展厅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激励当下、昭示未来。伫立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历史的回声清晰可闻,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各民主党派也将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续写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新时代新征程历史伟业中的新篇章。你听,那前行的步伐如此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