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聚焦两会 | 致公党员、市政协委员朱颖:分析实时交通流量、识别垃圾分类投放 引入AI技术治理城市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2日

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已超1200万人,面临资源配置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治理难题,信息孤岛、应急响应滞后减缓了治理效率。对此,致公党员、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朱颖建议,引入AI技术介入城市治理,提升治理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smallbef651add2feefaa2eda45470f3c7e3a

70%的城市治理数据未跨部门共享

“重庆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尚处于全国中游。”朱颖说,重庆主城区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为,城市管理数据割裂,协同治理不足。重庆主城区多个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无法高效共享数据。经他调研发现,约70%的城市治理数据尚未实现跨部门共享,造成决策不精准、响应滞后。

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根据重庆市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主城区早晚高峰拥堵指数达1.85,处于“中度拥堵”状态,尤其在渝中区、江北区等地,车辆通行速度低于20公里/小时。城市应急管理反应滞后。重庆地质灾害频发,仅2022年主城区就发生滑坡和崩塌事件150余起。现有应急管理体系主要依赖人工调度,缺乏智能化预警与决策支持。

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加大。重庆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23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0天,但PM2.5年均浓度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同时,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3万吨,垃圾分类和回收率不足50%。城市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在市民反馈调查中,有超过40%的居民表示公共服务资源匹配不精准,社区治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分析交通数据 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

“打造‘一体化数据平台’,由AI赋能城市治理。” 朱颖建议, 推动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采集与共享标准,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提升治理协同效率。搭建“城市大脑”平台,汇聚交通、环境、应急等数据,借助AI算法实现城市全域监测和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比如,AI赋能交通管理,缓解拥堵。朱颖说,部署智能交通信号系统,通过AI分析实时交通流量数据,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预计可提升道路通行效率15%-20%。推广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引入AI视觉识别技术,优化停车资源调度,有望缓解主城区停车难问题。在智慧公交调度中,利用AI分析出行需求,优化公交线路与发车间隔,提升公共交通使用率。

近年来倡导的垃圾分类,AI也能派上用场。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在生活垃圾投放前智能分类,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此外,部署传感器与AI算法,实时监测环境指标,预测污染趋势并实施精准治理。通过AI分析居民需求,精准提供养老、医疗、教育等个性化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

朱颖说,有数据显示,通过AI赋能城市治理,预计交通拥堵指数降低15%,突发事件响应时间缩短3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

转自: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