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大会发言 | 市政协委员杨作芳:加强排水防涝韧性建设 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3日


1月22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作芳代表致公党市委会发言。


杨作芳在发言中表示,韧性安全是现代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选择。重庆地处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是具有山地型特征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山环水绕、江峡相拥,地形起伏大,水流汇聚快,长期受西南涡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双重影响,极易形成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做好城市韧性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为减轻中心城区洪涝灾害威胁,我市先后出台了《重 庆 市 主 城 区 防 洪 规 划 (2016-2030年)》《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一系列专门文件,在统筹推进两江过境洪水、本地洪水和城市内涝治理方面形成了体制机制性保障。

但是,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中心城区防洪防涝工程能力仍然偏低,排水防涝工作压力未减,防洪治涝短板明显,城市排水防涝韧性严重不足,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有待优化。

为此,杨作芳建议:

第一,规划层面构建良性城水关系。因地制宜规划泄洪通道,避免无序开发,从源头上规避城市内涝风险。让规划走在城市发展前列,强化重点风险部位设计。

第二,预警层面建立联防联控体系。建立“天、空、地、网”一体化立体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和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配合全国统一调度,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跨部门协同应急管理平台。

第三,建设层面推进管网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完整畅通的“管网—雨水涵—河道”收集排放体系。加强排水管网设施日常巡查养护,保障排水设施安全运行。

第四,技术层面提升智慧应对水平。强化数字赋能,融合多部门数据,提高整体暴雨应急等级。建设城市内涝感知系统,实施排水防涝智能化,实现“全域一张图、设施一张网、信息集成一平台”的全过程线上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