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7日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于加快探索重庆特色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83万户、较2018年增加3.03万户,基本构建起以农户家庭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但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还面临若干问题,如各类经营主体实力偏弱、政策和要素支撑乏力、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等。

今年初,市政协围绕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聚焦短板、弱项、痛点,确定了12个与主题强相关的调研子课题,组织人员先后赴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市农投集团等企业、渝北等10多个区县以及贵州、山西等省份调研考察,走访交流32次,召开座谈会46次,力争全面了解相关工作最新进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10月24日,市政协围绕“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开展主席会议专题协商。12位具有相关工作背景和专业特长的市政协常委、委员踊跃建言,从提升内动力、服务力、保障力、带动力四方面提出“金点子”, 助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聚焦“创新—规范—数智” 提升内动力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要聚焦“创新—规范—数智” 提升内动力。

如何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动力?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市农投集团董事长何勇认为,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是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骨干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要支持龙头企业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组建大型专业化龙头企业,培育‘链主’梯队,增强‘链主’市场号召力。”

提升内动力,要注重提升规范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抓手。”市政协常委、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潘为民建议,健全管理制度,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管理能力。

提升内动力,要注重加速产业数智转型。“数智技术为各行各业发展深度赋能所取得的成绩,启发我们要思考如何促进数智技术与农业经营联动发展。”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建议,加速产业数智转型,夯实农业数智技术底座,组建数智农业联合会,共建数智农业区域品牌。

聚焦“规划—补贴—协同” 提升服务力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要聚焦“规划—补贴—协同” 提升服务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既需要优化结构又需要解决难题,通过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文明维呼吁,围绕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均衡发展提升服务力,立足资源禀赋,完善规划布局,注重城乡融合、三产融合、主体融合、平台融合,力求规划与需求相一致,着力助推“两群”地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张菡建议,完善补贴制度,加大补贴支持力度,提高资金发放效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力求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需要涉农部门协同工作。”市政协委员、民革重庆市委会秘书长刘金萍认为,要优化跨部门“联席会”制度,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构建“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面向经营主体需求,增强部门间业务协同合力。

聚焦“用地—人才—金融” 提升保障力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要聚焦“用地—人才—金融”提升保障力。

“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用地保障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唐双福建议,统筹推进用地保障,制定产业用地技术标准,加快推进以产能效益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土地“五合一”改革试点,为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窗口服务。

市政协委员、丰都县政协主席向文明则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支撑问题。他呼吁建好人才库,提升经营者队伍综合能力、从业者队伍整体素质、管理服务者队伍专业水平。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广‘长江渝融通’融资服务平台,畅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贷渠道,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黔江区政协主席姚登惠认为,应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提升双向主动性,共同打造良好金融环境。

聚焦“资本—市场—政府” 提升带动力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要聚焦“资本—市场—政府” 提升带动力。

“社会资本下乡有效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周建英建议,鼓励社会资本有序投资农业、农村,加强对社会资本下乡的全过程监管,创造良好的社会资本下乡环境。

市政协委员、垫江县政协主席郑小波建议,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市—县(区)—乡(镇)”三级服务体系,建好信息平台,着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清单式、菜单式和点单式定制服务,确保供需畅通。

市政协委员、巫山县委统战部部长刘海燕建议,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要素保障体系,构建有效沟通渠道,加强政府对农业经营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激活农村土地、金融、劳动力市场,引导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示范基地+品牌打造+农旅融合”的新型农业经营发展体系,提高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