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史 | 抗战中的致公党与海外洪门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致公党在抗战中尽其所能,不辱使命,也因抗战与中国共产党相识、相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和支持抗战是海外洪门最大的诉求。
主张“停止内战、共御外侮”
致公党是由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组建的,秉承了洪门宗旨,支持国内建设,参与国内事务。九一八事变后,在致公党二大期间,大会根据中国面临着民族存亡的严重威胁,以及国内人民和广大华侨日益增长的爱国情绪,提出并通过了以团结抗日、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为主要内容的政纲。10月10日“通告各埠党部,准备救国事宜”;11月6日,致公党二大发出的通告第一号,提出“国难当前,责无旁贷,急起直追”;10月10日及12月1日,致公党人发表了《致蔡元培张继书》《告国人书》,表达了国是主张。《致蔡元培张继书》认为,“今日之事,寇已压境,民已垂毙,宁粤双方,即有深仇大恨,亦当涣然冰释,急谋改弦更张,集合国民全体,共赴国难”,并提出共赴国难的四项主张;《告国人书》发出各党各派“采取超越党派,齐集救国旗帜之下,共赴国难”的号召。致公党很早就提出“停止内战、共御外侮”的主张,其意义非同一般,是致公党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贡献。
宣传和支持抗战
致公党发出“党内外各处党员,一致参加抗战工作,出钱出力,以尽职责”的号召,致公堂及海外洪门积极响应,在世界各地的华侨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1年9月18日至12月中旬,致公党筹得10万银圆,由陈演生、马育航、钟秀南等化装成商贾送交东北义勇军
1932年1月28日,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十九路军为原粤军班底,其军长蔡廷锴为洪门人士)奋起抵抗日军。司徒美堂获悉十九路军英勇杀敌消息后,立即在纽约安良堂主持干事会,作出三项决定:以致公堂名义呼吁支持坚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迅速成立洪门筹饷机构,发动募捐;组织华侨青年参加联合救国运动。会后,致公堂组织侨校师生上街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纽约唐人街几乎天天有华侨社团和侨胞拍电报支持坚守上海的十九路军。4月,司徒美堂又亲自率领侨胞携带捐款及捐赠物资到上海慰问十九路军。
1933年11月,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李济深为洪门人士)等原粤军将领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十九路军代表徐名鸿与苏区红军代表潘汉年在江西瑞金签订《反蒋抗日初步协议》。值得一提的是,“陈演生派人送去数万元经费,支持福建事变”。另据陈其尤的档案记载,“福建事变致公党也参加策划起事”,这也说明致公党在支持抗战的同时,还积极与包括中共在内的抗日力量接触。
1936年救国会“七君子”事件发生,美洲致公总堂盟长伍锐勋与300余名知名人士联合发出《旅美华侨告海外同胞书》明确指出沈钧儒等7人爱国无罪,“今日非抗日无以救亡,非联合无以抗日,真理至明”。致公党、致公堂援救“七君子”的斗争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国内和海外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
1938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支持下,南洋惠侨乡会和香港惠阳青年会、余闲乐社(海员工会,其中就有大量洪门人士)、香港海陆丰同乡会的代表在香港开会,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确定以“动员东江群众协助军队及人民武装抗战,并救护伤兵,赈济难民及辅导民众组织各种救亡团体”为宗旨。次年1月,东团在惠阳县正式成立,直接参加抗战。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人民参加会议。5月1日,中国代表团举行招待会,致公党驻美洲总支部负责人司徒俊葱与会。6月11日,与董必武相识不久的司徒俊葱大胆作出决定:利用致公党在海外的社会基础和在侨胞中的广泛影响,与宪政党联合举办演讲会,请董必武作“中国共产党之基本政策”的主题演讲,并发动洪门人士做好董必武的保卫工作。
根据秦宝琦《中国洪门史》所记载,陈嘉庚是洪门中人,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参加同盟会新加坡分会,还是骨干成员。陈嘉庚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组织并选送回国华侨机工三四千人,不分昼夜,驾驶运输车奔走于国际运输线上,为中国抗战输血。1940年3月,陈嘉庚亲率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到祖国,在访问重庆时,他主动提出到延安考察,并拜访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对比国共两党,认清了中国的命运。
司徒美堂在古稀之年,不辞辛劳奔赴各国宣传抗日救国。为了集中全力发动侨胞募捐活动,他发动成立“纽约抗日筹饷总会”,并辞去其他一切职务,专职负责筹饷总会工作,还与以宋庆龄为首的“保卫中国大同盟”取得联系,把美洲侨胞的捐款送往国内,同祖国人民一起承担起抗日救亡的光荣任务。
海外华侨还掀起文化救国运动来唤醒民众、扩大声势。海外洪门始终重视文化宣传,早在辛亥革命时期,致公堂就利用《中西日报》《大同日报》宣传革命思想。1928年8月,致公党机关报《公论晨报》创刊,号召美洲华侨支持祖国。华侨的文化救国运动还影响侨居国民众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1940年夏,爱国青年、社会活动家刘良模与被称为“世界歌王”的保罗·罗伯逊相识,并教他唱《义勇军进行曲》。罗伯逊在纽约露天音乐堂举行音乐晚会上,用中英文倾情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这首歌便开始在美国进步人士中间流传。后来,罗伯逊把《义勇军进行曲》列入他的《和平之歌》曲目中,在国际活动中多次用汉语演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刘良模组织了一个华侨青年歌咏团,经常在华侨和美国人民中演唱中国抗战歌曲。他们还把这些歌曲灌制成唱片,罗伯逊担任独唱,刘良模指挥的由华裔洗衣工人、印刷工人、饭店服务员组成的青年歌咏团担任合唱,灌制了汉语演唱的唱片《起来》,支援中国抗战。《义勇军进行曲》也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广为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华侨参加抗战的斗志。
致公党领导人在抗战中的表现
陈演生动员海外华侨出资出力支援祖国抗日战争,多次拒绝日伪方面的利诱、拉拢。他与中共特科成员柯麟保持密切联系,还利用同乡会及洪门等身份参与支持抗日组织的成立。
1937年七七事变后,钟秀南支持“海陆丰旅港同胞回乡服务团”回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回到广东海丰后,被推选为“海陆丰抗日救国统率委员会”主任,积极抗日。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钟秀南留在香港,协助陈演生坚持抗日救亡活动,接转海外华侨抗日捐款以及护送华侨青年奔赴抗日前线。1942年3月,在钟秀南等致公党人的帮助下,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安全离港。
曾参与过辛亥革命的官文森,在马来亚的组织“惠州救乡会”,积极募集人力、物力支援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并响应共产党号召,出资组织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队回东江参加抗日救国工作。
1942年10月间,菲律宾组成“抗日锄奸义勇军”,许志猛任总指挥,直接面对日军进行武装斗争。1943年,他又秘密组织“洪门复兴委员会”,领导了当地洪门抗日的工作。
(作者陈颂原,单位:致公党中央组织部)
来源: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