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百年征文 | 致力为公,一个名字背后的百年传承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13年前,我有幸成为一名致公党员,自那时起,就有友人疑惑地问起我党的名字——为什么贵党称“致公”?

的确,一个好的名字,能时时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使其拥有者得到鞭策和鼓励;一个佳名雅号,能给您增添力量,给您暗示引导,给您自信,助您成功。

诚然,一个党派的名字也绝对不单纯是一个符号,在其背后有着思想的寓意,文化的背景,理想的存在,以及历史责任的寄托。致公,虽然您的名字并不充满诗情与画意,但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责任,因大爱之心而获伟大之名!

心怀敬畏,翻开厚重的党史,我终于知道:100年前,一个叫美洲洪门致公总堂的华侨社团在异国他乡的美国旧金山为您取了一个传唱至今的名字——中国致公党。“致和欲事,公义同谋”,缔造者将他的堂训赋予进了您的名字、肌理和血脉。“义”“公”“和”诠释了您对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的理解与感悟,树立了您处理一切人、事关系的准则和最高目标,由此构成了您所倡导和坚守的“大爱”的核心价值。

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海外洪门组织到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的致公堂,再到1925年改堂为党,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嬗变。嬗变的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但同时也是伟大而激动人心的。  

自得名始,您从践行党内“手足相顾,患难相扶”的基本道义到践行“天下为公”这一人类历史上备受歌颂的崇高精神,并将之确立为建党宗旨。您的大爱精神是如此美好,令一代又一代致公党人思绪若飞,心绪高涨……    

曾经的您,不仅以“致公”为名,更以“井”字为旗。井田,之于天下苍生,犹如男女相悦的情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自书于竹帛、表于先秦以来,就成为黎民百姓的向往。是的,任何政治产物都有它特殊的历史语境,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致公党井字旗帜也不例外。从一大的确立到四大宣布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为政纲,致公党这面井字旗帜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在飘扬25年后成为一段历史的载体存封至今。虽然旧的旗帜被尘封,但并不意味着精神图腾不复存在。今天,所有致公党人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向着民族的伟大复兴奋进,书写更辉煌的历史。

而我的成长,竟然与您何其相似。曾经的我,曾羡慕诸葛亮的陇亩躬耕,曾向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曾梦想在乡野之间寻一僻静之处,搭一间茅庐,开一块田,养一条狗,而后晴则耕雨则读……殊不知,醉心于隐士文化的我其实已经丧失了激情与勇气、责任与担当。所幸加入致公党以来,在您的帮助、激励与鞭策之下,我走出了脱离现实的虚无梦境,摒弃了脱离时代的政治狭隘,开始置身大局关注民生,立足本职参政议政。13年来,政协委员、侨联委员、政法系统监督员、行政执法监督员、检察院听证员、纪委廉情信息员等各种身份标签挂满胸前,见证着我的成长与进步,诉说着对您的忠诚与感激。

但相较于您的成就,我自是自惭形秽的。无论岁月如何恣意流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充满活力的您从未停止过对您的名字和使命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从立党之初的“天下为公”到九大的“致力为公” ,从75周年党庆提出“致力大团结,公心谋国是”到80周年党庆提出“致力为公,参政兴国”,您名字背后的历史内涵和历史使命不断得到了更新与发展,既有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正是因为您的精神感召,越来越多的致公党员和他们所联系的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正积极投身中国的改革与建设,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砥砺前行。  

是的,每个致公党人的生命总是短暂的,但您“致力为公”的精神却是长存的,这种大爱如同一坛千年的佳酿,浸透在骨缝间,缓缓流淌至今已百年。

回首一百年,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个属于勇者的年代。一百年血与火的洗礼,一百年扬与弃的嬗变,书写出了一个大大的名字——中国致公党。

作者:李建勋 致公党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会杨家坪支部副主委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