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好书赏荐 | 以文化自信为基,铸教育发展之魂 ——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有感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建设置于治国理政的关键位置,基于对时代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实际的洞察,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内涵深邃、逻辑严谨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出版意义重大,它以专题形式深入系统地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为广大人民解读这一思想提供了“金钥匙”。该《纲要》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从历史、当下和未来的维度,展现了文化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关键地位。它清晰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揭示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紧密联系,阐释了文化是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核心动力,是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关键要素。

《纲要》第五章节让我颇为受益。该章节围绕“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展开,深入剖析了文化自信,为理解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提供了关键指引。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根基性、持续性的精神力量,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关系到国运的兴衰、文化的安全以及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礼乐文明,规范着社会秩序,体现出古人对和谐有序生活的追求;“近悦远来、万方辐辏”的大国气象,展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星汉灿烂、光焰万丈”的千古文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与思想,这些都彰显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自信底蕴。然而,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国家和民族遭受沉重打击,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也历经磨难,文化自信受到严重冲击。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崛起,更是文化自信的重塑与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基于五千多年文明传承的文化自信,是支撑国家在世界舞台稳健前行的坚实基石。致公党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文化自信的重塑进程中,以侨海优势汇聚力量,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搭建桥梁。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绵延至今且以国家形态持续发展的伟大文明,这一事实充分彰显了其强大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的生命力。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凭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迎接挑战,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对近代以来的社会巨变,中华民族始终坚守文化主体性,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文化自信筑牢了稳固根基。这与致公党“侨海报国”的宗旨相契合——既坚守中华文化根脉,又以开放视野联结世界,在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国自信。

在教育领域,文化自信的培育是育人的重要目标。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更应将文化自信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需立足学科特质挖掘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时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例如,理工类课程可追溯中国古代科技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联结,人文类课程可挖掘传统美学与学科实践的融合,使专业学习成为文化主体性的诠释场域。而通识课程则通过经典文本研读、跨文化比较及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对话中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到“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在多元浸润中筑牢文化认同根基,让专业能力与文化自信同频生长,培育既有精湛技能、更具精神底色的时代新人。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也至关重要。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校园文化建设同样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举办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文化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开展传统文化节,组织传统艺术表演、文化展览等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文化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可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不可或缺。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帮助学生辨别不同文化的优劣,让他们明白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这与致公党团结侨胞、凝聚共识的使命相呼应——以文化为纽带,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共同守护和弘扬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内核,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引擎。《纲要》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清晰方向,其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论述,让人们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作为高校教师和致公党入党积极分子,双重身份赋予了我们双重责任:既要在三尺讲台上培育文化自信的种子,让中华文化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也要以致公党的侨海优势为桥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看见中国风采。

让我们以文化自信为基,以教育实践为翼,共同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中华民族必将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而致公党人也将始终以热忱与担当,书写侨海助力文化复兴的时代篇章!

作者:曹艳婷       致公党九龙坡区委会选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